close
拍照一直手震?先瞭解安全快門吧!!  

1~2~3笑一個!! 喀擦~~X的....糊了,可以再一次嗎? 以上的對話是不是不時出現在你的生活中?單眼相機的普及,人手一機,但真正操控時才發覺怎麼有些複雜?有的時候在現場光源較低的狀況之下,常常會碰到快門速度過慢,導致拍完照檢視時才發現因為手震讓成像糊了,到底該怎麼辦好?

1.上腳架?我又不是吃飽太閒,只是去夜市吃個宵夜還背著腳架....
2.拉高 iso 噪點很多,看起來好醜....
3.鏡頭防手震?好貴....多個防手震多好多錢...
4.機身防手震?又不是每個牌子都有....

以上答案都是各位朋友在網路上常常會看到各位神人們的回答,但攝影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玩票性質,拍生活,拍趣事,開心拍,所以以上答案就不一定適合所有朋友,除非是真正的攝影玩家,否則誰受得了到哪裡都要帶著三腳架?高ISO,鏡頭防手震?高感光度純淨度較高,鏡頭多了防手震,錢也要花比較多阿!!

今天小編就要跟各位朋友介紹一下安全快門的概念,其實有的時候在拍攝之前稍微注意一下相機的資訊,也可以讓你在最輕便的裝備,最少的失血,達到更好地拍攝成果喔!!同樣在開始之前,先給各位朋友看一段簡單介紹快門速度的影片



簡單講解相機拍攝照片的過程

按下快門-->快門簾打開-->感光元件接受曝光-->快門簾關閉-->感光元件曝光完成

快門速度指的就是快門簾打開關閉的時間,也就是控制光線進入感光元件的時間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張由小編簡單製作的快門速度示意圖

拍照一直手震?先瞭解安全快門吧!!  

快門速度的表示法是以秒數表示,幾分之幾秒,或是幾秒,最左邊就是快門速度較高的狀態,可以將動態的被攝物體凍結住,也因為快門速度相當快,所以在手持相機的同時,輕微的手震基本上是不會影響到照片的成像的,紅極一時的漂浮少女就是以較高速的快門凍結住女主角在空中的姿態

拍照一直手震?先瞭解安全快門吧!!  

回到快門速度示意圖, 中間的部分就是一般人手持相機拍攝的安全範圍,不過這也因人而異,有些人手較容易抖,也許他的安全值就會是在1/60秒以上,小編自己的手持最低快門速度在1/20, 最右邊的部分就是最容易出現模糊的快門狀態,尤其是被攝物體如果是在行動中的動態狀況,碰到這些快門速度,糊定了!!所以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有東西靠就用東西靠,有腳架就用腳架,否則很容易拍出模糊的照片,例如以下在跳動的小朋友就完全已經糊掉了

拍照一直手震?先瞭解安全快門吧!!  

簡單介紹快門速度之後,接著就要回到主題,何謂安全快門?

其實就是你手持相機最低可使用的快門速度,如果今天你手持穩定度僅有1/100,哪想當然低於1/100的情況之下就會較容易出現手震的狀況,所以要拍出清晰的照片,首先請先瞭解你的穩定度最低可到達哪一級的快門速度, 此外,安全快門與鏡頭焦段也有相當大的關係,最簡單的記法,就是看你的焦段長度是多少,安全快門就是多少分之一,這樣講應該會有朋友一頭霧水,沒關係,小編就舉個例子解釋一下吧!

使用70-200mm的鏡頭,在70端的時候,安全快門就是1/70,在200端,安全快門就需要提高到1/200,這樣懂了嗎?

換你們試試看!使用16-35mm的鏡頭,廣角端與望遠端的安全快門分別是多少?焦段的安全快門數值,通常都可下修一到兩級,主要還是看自己的手持穩定度,但如果對自己的手持穩定度沒有任何概念的話,利用小編提供的方法,用鏡頭焦段來換算安全快門的數值,這樣可以大大的提升拍到不模糊的照片喔!!

使用單眼相機的自由度相當的高,所以在快門速度上也有非常多不同的表現方法,想要拍攝瀑布涓涓流水的狀況,也可以使用慢速快門,想要表現出有點殘影的人像照,也是可以使用慢速快門,Drag Sgutter就是一種用較慢的快門去表現人像攝影的概念,小編也找了幾張圖片給各位朋友看看這個特殊的拍攝方式

拍照一直手震?先瞭解安全快門吧!!  

 

拍照一直手震?先瞭解安全快門吧!!  

相機終究相機,他不是有超強 AI 的機器人,要怎麼發揮出相機的能力,其實還是得要靠我們自己本身的拍攝基本功,拍攝到模糊的照片時,先不要馬上想到器材的升級, 先回過頭來想想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成功率,是不是自己的基本概念不夠紮實,這樣才能在每一次的拍攝中慢慢進步,畢竟思考器材的時間多了,拍攝的時間就少了,不是嗎?

簡單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喜愛攝影的朋友,如果你們對小編的文章有興趣的話,也請幫小編多多按讚分享出去喔!!

圖片來源自: photographytips.com.au / kentmarcus.com / dphotojournal.com

您也許對這些文章也有興趣

專業度取決於你的態度,請尊重你自己的專業-模特兒篇
是玩攝影還是被攝影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s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